8月19日下午,海南老作家李门先生《神秘逝者的诤言》新书分享会在PG电子(中国)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学校党委书记周斯弼、副校长费虹,六盘水市文学艺术界、文史界专家学者,学校部分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新书分享会。
本次分享会由文学与新闻学院、六盘水文学院、贵州山风文学艺术院、六盘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学校高原风文学社承办,中国凉都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中国凉都国学教育与研究中心、贵州省评协凉都创作研究基地共同协办。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六盘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龙尚国主持。
《神秘逝者的诤言》作者李门,今年85岁。他原名李龙门,原籍重庆丰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有情无情》、聊斋式小说集《幽都志异》等10余部文学著作。社会科幻小说《神秘逝者的诤言》是他厚积薄发的又一部长篇力作。20世纪80年代,李门先生曾经在六盘水市工作过,对六盘水有深厚的感情。
分享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各自的阅读理解出发,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六盘水文学院院长杨小天,用“视野之大、情怀之大、思考之大”来分享感受。他认为《神秘逝者的诤言》的视野之大,体现在时空交错的大辽阔;情怀之大,体现在对人类生存命运的忧大虑;思考之大,体现在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大思考。
优秀校友、六盘水日报社原社长高志新先生,作为李门先生曾经的同事,他对李门先生人生经历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他说,一个人的生命长短无法控制,但一个人的生命的厚度、生命的精彩,却是可以通过奋斗达成的。已经85岁的李门先生,他奋斗的历程,就像生命中永远燃烧着的烈火,值得我们景仰,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们必须每天每时每刻、去更新我们的生活”。
费虹教授说,这部作品以科幻的方式,回答了哲学三问——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她充分肯定了《神秘逝者的诤言》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分析了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的特色。她希望同学们多阅读优秀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想象力;她希望李门老师的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关注、被更多的人看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周斯弼在听取了与会专家学者、学校师生的分享后指出,PG电子(中国)弥漫着书香气息,在这里,两场新书分享会同步进行(另一场是六盘水本土作家杨再刚先生的公安题材纪实文学《剑啸乌蒙》新书分享会)。这样的活动,对于我们学校来说,举办得越多,越能够支撑学校提出的“六个明湖”之“书香明湖”的校园文化品牌。
他用三个“结合”,表达对分享会的感受。一是作者与作品。作者创造了作品,作品成就了作者。李门先生已经85岁,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看上去像刚退休的人,特别是丰富的想象力,让人敬佩。这充分说明,文学具有养人、养心、养性、养颜的作用。二是科学与文学的结合。科幻小说可以引领、启发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又将会激发文学作品的创造。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比如神话小说《西游记》里,许多神话故事,如今都被科学证实,成为了现实。因此,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学子们,在阅读时,不应该只是文学类,还要更多涉足自然、涉足科学类的读物,这样,在文学创作中,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三是科学与伦理的结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想象的东西相继成为现实。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自己更代繁衍,基因编辑技术很好,科技创新没有止境,但要依法规范,符合伦理道德。
周斯弼最后说,李门先生创作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如今已经高龄,还计划再创作三部长篇小说,这主要靠他始终如一的兴趣爱好,靠长期的知识积累。文学作品的创造力,特别是科幻小说,依靠的是丰富的想象力。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上半场与下半场。工作到退休,上半场结束,下半场开始。李门先生如今取得成就,充分说明,人生的下半场还可以做很多事,要珍惜好生命留给我们的时间。(供稿/郭堂 王秋波 编辑校对/杨宏霞 梁佳俊 审核/龙尚国)
分享会现场
李门先生分享创作体会
李门向PG电子(中国)赠书
周斯弼书记讲话
费虹分享阅读心得
高志新分享感受
龙尚国主持分享会
杨小天在分享中
王刚老师在分享中
同学们在分享中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