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PG电子(中国)暑期三下乡团队“和美乡村筑梦队”来到永从镇的三龙侗寨,拜访国家级侗歌传承人吴品仙,追溯侗歌的发展历程、挖掘侗歌的文化底蕴、感悟侗歌的独特魅力。
吴品仙出生于贵州省黎平县三龙侗寨,14岁时与合唱团演唱的侗族大歌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后被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灌制成唱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并引起轰动。吴品仙在家乡整理、记录了1700首侗歌,这为她成为侗寨歌师和侗族大歌国家级传承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乡村里走出的侗歌队
7月20日,实践队来到素有“侗乡歌窝”“侗乡歌海”之称的三龙侗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都热爱侗歌,有着“饭养身,歌养心”的说法。在吴品仙学生吴爱莲的引路下,实践队见到了这位名扬中外的传承人。
吴品仙自幼学习侗歌,她在学习侗歌期间发现,由于侗族没有文字,所有的侗歌都无法记载下来,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将侗歌传承下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侗寨的村民们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寨内的村民也难以对侗歌进行发扬传播。吴品仙想打破这样的困境,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三龙内的神秘歌声带上舞台,带出贵州。
1996年,吴品仙与好友吴学桂、吴美芳一道,组建了“三龙侗歌队”,举办业余侗歌班,培养出吴国英、吴永琴、吴恩壮等20名侗族歌师。随后,吴品仙又自费带领三龙侗歌队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以期提高侗歌的知名度。吴品仙告诉实践队,
她印象最深的是去广州参加某次比赛时,由于歌队规模较小,侗族大歌的知名度也不高,想与别的歌队合照却被拒绝。最终,在激烈的比赛中三龙侗歌队夺得第一名的佳绩。“我们夺冠后,大家都知道侗族大歌了,都被我们的歌声感染了,好多歌队、老师找我们合照,我们也算打了一场翻身仗了。”吴品仙乐呵呵地说。
如今的三龙侗歌队,不仅成为了全国家喻户晓的侗歌队,也是传承侗族大歌的强劲力量。
侗歌声飘海内外
谈及自己的学生时,吴品仙提到了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洋学生——英倩蕾。2005年,英倩蕾带着关于侗族文化的毕业课题走进三龙侗寨,一待就是一年,吴品仙和村民们教会了她一口流利的侗语和30首侗歌。为了帮助英倩蕾完成论文材料的收集,吴品仙带着她走遍三龙进行调研,带着她参加黎平举办的侗歌大会,让她感受侗歌的文化魅力。在吴品仙的帮助下,英倩蕾博士完成了10万余字的关于三龙侗族民歌的博士论文著作,有力地将侗族大歌推向了海外。
“当时小英找到我,向我了解侗族文化,提出想来侗寨实地调研,我立马答应了,只要有人想学,我就免费地教”。吴品仙明白,文化的传承和对音乐的热爱都是跨越国际的,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遗余力地将侗歌传出国门,才能真正地提高侗歌的影响力。事实证明,吴品仙做到了,英蕾倩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反哺着三龙侗歌队。
2017年,在英倩蕾的介绍下,以吴品仙为队长、由6名侗族歌师组成的三龙侗歌队走进了悉尼音乐学院并与澳大利亚土著歌手同台演出。侗歌队的优秀演出,让国外听众赞不绝口之余,也将侗歌带进了澳大利亚。
2012年,吴品仙荣获了“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她是贵州唯一一位获得此奖项的侗族大歌传承人。
在谈及对侗歌文化的传承时,她说:“我文凭不算高,但我热爱侗歌,我热爱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所以我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在整理侗歌资料的同时,弥补文化上的缺陷,努力将侗歌的歌词用汉语记录下来,以便后人的学习和参考。为传承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在实践队告别吴品仙时,她温柔地向成员们挥手:“欢迎你们多来三龙走走”。走在三龙侗寨的小路上,绿得发亮的禾苗、有了年代感的鼓楼、热情且淳朴的村民,还有一阵阵从传习室内传出的美妙侗歌,让此次探寻之旅更加难以忘怀。能走尽的是三龙的小路,走不尽的是文化的传承之路...(供稿/陈博雯 编辑校对/杨宏霞 梁佳俊 审核/龙尚国)
图为吴品仙老人
吴品仙指导九龙侗歌队排练
吴品仙教实践队学习侗歌
实践队到达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