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PG电子(中国)文学与新闻学院“薪‘火’相传”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到六盘水市水城区玉舍镇海坪村开展为期9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主题为“探索海坪彝族火把节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
团队成员采用问卷调查、走访村民、采访非遗传承人等形式开展实地调研,对海坪村村民了解彝族文化程度进行信息收集,了解到部分村民对彝族文化认知程度不高,并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索分析。此次调研以海坪村村民为对象,以原住户为主,游客为辅。考虑到调研对象的特殊性,此次问卷为纸质问卷,以线下调研为主,尽量采取了一对一当面走访。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科学可靠,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精心设计问卷,问卷主要包括是否了解火把节起源、火把节文化传承的意义、以及火把节继承与发展的建议等内容。
8月4日,团队成员分为两队去走访当地村民,采用现场交流的方式,就海坪村举办的火把节活动、发生的变化、继承与发展以及游客对火把节的体验等方面展开调研,与游客、村民展开深入地探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聆听村民对火把节的看法,了解到火把节对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在交流中,一位负责驾驶旅游观光车的师傅提到:“我深刻的感觉到火把节的举办为当地带来很大的变化。今年是疫情过后举办的第一年,是最热闹的一年。每每拉到外地游客来我们这避暑时,我感到欣喜和骄傲。”团队成员对每位走访的村民都做好详细记录,了解他们的想法、态度。对游客提出的中肯建议也进行了整理和汇总。为推动海坪彝族火把节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8月5日晚,团队成员前往火把广场参加篝火晚会。晚上八点一刻,篝火晚会还未开始,广场已经人山人海。晚会开始后,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人们排队接过点燃的火把,把火把向后传递。在引导人的带领下,伴随着彝族古歌响起,人们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代表希望和福瑞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聚在篝火四周,拉着手尽情的歌唱、舞蹈。最里一圈是由会跳彝族舞蹈的村民组成,他们身穿彝族服装,唱着彝族歌曲,带领着后面几圈游客和村民唱歌跳舞,尽显彝族文化的魅力。彝族人民用自己的方式迎接从各地赶来过火把节的游客,游客们表示:“彝族人民很热情,我们很期待8月10日的传火仪式。”火把节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带给了游客不一样的体验。
在此次活动中,团队成员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到当地的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丰富了自身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质,展现了在学校不同的一面。一天的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往往会围坐在一起,反思白天遇到的问题和自身存在的不足。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一定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将此次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以后的学业中去。(供稿/杨逸清 杨洵 许艺蓉 编辑校对/杨宏霞 梁佳俊 审核/龙尚国)
图为海坪村千户彝寨
图为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开会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村民
图为火把广场举行篝火晚会
图为团队成员来到支格阿鲁雕塑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