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中文系2022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在热情似火的五月里拉开序幕。5月4日,第五组答辩在奥学楼306进行,分上午、下午、晚上三个场次,共有33名同学参加答辩会。
答辩组组长:成然老师
答辩组成员:杨永贵老师、杨和为老师、王可凡老师
答辩协助人员:秦洋、申永碧、朱习蕊、刘禹梅、杨婵
答辩学生:第五答辩小组学生
答辩组老师提问答辩学生
答辩开始前,由成然老师主持并介绍了毕业论文答辩的整体情况和流程,并表达了对各位同学精彩展示的期待。随后,参加答辩的同学按照顺序做论文陈述,并回答答辩组老师的问题。以下是部分同学答辩的风采:
郭林豪:近年来学者们对苏轼在颍州的研究主要立足于苏轼在颍时的政绩、笔墨书法、对颍州的印象与情怀,对苏轼的颍州诗研究相对较少,而颍州诗作为苏轼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其颍州诗就显得格外重要。而本文主要立足苏轼在颍州时期的作为,研究其诗歌。其次,论文结构。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叙述,第一部分是“过颍州诗”。第二部分是“任颍州太守的诗歌创作”,苏轼正式上任颍州知州是在元佑六年,此时的苏轼已经五十六岁了,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和受佛家思想的影响让苏轼产生一丝归隐的想法。第三个部分是“前后赴颍时的诗词比较”,在此部分中,主要比较苏轼初过颍州与赴颍任职期间的诗歌,从诗歌题材、创作心境、诗歌意境、语言、诗风对其诗歌进行大致比较。
郭林豪同学作答辩汇报
宋修学: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是苦难意识和余华作品中的苦难意识,这里对苦难意识进行了概述,还分析了余华前后期作品的苦难意识不同之处;第二是《文城》中苦难意识的形成,体现在天灾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通过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的描写,说明苦难与人的生存命运是相连的,体现出余华对人 生存困境的关注;第三是通过林祥福的苦难和纪小美灵魂深处的苦难呈现苦难意识,从他们身上引发人们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思考,对苦难意义存在的思考;第四是《文城》中苦难意识的价值,主要从逃避与反抗的对比,体现出反抗的价值、坚守与执着、苦难价值的追求。分析《文城》中苦难意识的价值,说明人民群众在残酷的环境中勇于面对生活,对恶势力反抗到底,在生活中积极向上的精神,目的是激励青年一代不能被困难打倒,要乐观地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宋修学同学作答辩汇报
冉鑫:选题原因,一是基于个人兴趣,在实习期间备课《孤独之旅》,偶然发现曹文轩是中国第一位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的作家,便对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兴趣。二是曹文轩的作品中最为凸显的就是悲悯情怀,本课题以《青铜葵花》为例解析曹文轩在小说创作中突出的悲悯情怀,通过对悲悯情怀的解读,探究其教育价值,加强当代人的情感教育。
冉鑫同学作答辩汇报
顾光满:本章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帘幕的隐喻价值,通过现象看本质,对帘幕意象的分析理解得出背后的隐喻价值,帘幕意象即可以阻隔人与人的交往,也喻示着开放与沟通,它更反映出人们逃避现实回归内心的心理。隐示出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第二节分析了帘幕的象征意义。通过对帘幕意象的分析,了解到帘幕意象象征着古代的居住文化,把帘幕引申为房屋,所以更象征着家和家园。通过居住环境也表现出了富贵祥和的家庭生活和浓郁的家庭气息。帘幕的使用更象征着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经济发展,展现出人民的日常生活。
顾光满同学作答辩汇报
彭雅丽:选择该主题的背景和意义。中考语文试卷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指挥棒”,不仅对学生的“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与教师的“教”息息相关。通过对中考语文试卷中名著阅读命题的分析,可以直观地呈现出名著阅读试题的考查特点,以考促学,落实《新课标》对学生名著阅读方面的要求,促进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还可以从命题特点中总结教学策略给名著阅读课程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建议。
彭雅丽同学作答辩汇报
刘子琴:介绍论文的研究结构。第一部分是萧红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类,因此分成三类女性进行分析,第一类是劳作中的女性;第二类是生育中的女性;第三类是情爱中的女性。第二部分是萧红小说中女性形象创作的成因,因此从作家身上的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方面是作家自身成长的影;第二方面是作家女性性别身份的影响;作家强烈女性意识的影响。第三方面是萧红小说中女性形象创作的意义,意义总结为以下三点,第一点是批判男权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第二点是展现对底层女性生命的关怀;第三点是对精神救赎的追求。
刘子琴同学作答辩汇报
本次答辩由评阅老师率先向答辩学生提问,其他老师分别发言,最终统一评议答辩结果。每一位老师都对答辩同学的论文进行了细致、严谨的指导,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到自己论文存在的问题,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供稿/黄文 编辑校对/邹璇 审核/龙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