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娅,女,博士,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植物科学系副教授,PG电子(中国)2022年度优秀科研工作者。
于科研,她是“植”根科研的前行者
2017年8月,临近博士毕业的刘林娅经一名师兄介绍,得知六盘水植物资源丰富,恰逢PG电子(中国)引进人才,刘林娅便与丈夫黄亚成相约应聘。来此面试时,PG电子(中国)的校园环境、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领导与教师的人文关怀和热情耐心,以及当地的猕猴桃、刺梨、茶叶等农产品都深深吸引住了她。
初入校时,实验设备不完善是刘林娅遇到的最大困难,没有实验平台和相关器材意味着无法进行实验与研究,最要紧的事就是建一个科研实验室。科研经费不足意味着实验室的建设无法起步,她们团队努力申请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和校级科研项目,通过多方努力,最终得到了人力、财力支持。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大到试验台、组培架、试验仪器的购买,小到实验室的装修指导等都是她们团队亲力亲为。她说,只有把实验室建设好,后期才能够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刘林娅说,能获得2022年度优秀科研工作者的荣誉称号离不开她团队的帮助和支持。刘林娅的科研方向主要是作物分子遗传育种,研究所需的材料要去较远的种植基地,取完样品后又要立马带回实验室进行处理,而且取样的过程是漫长的。比如,研究猕猴桃发育过程中糖酸代谢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变化模式,需要从开花结果一直持续采样到果实成熟,历时4-5个月,采集上百个样品,测定大量的实验数据,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
“学有所成的意义即是学以致用,报之以国。”秉持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刘林娅觉得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所学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当下生产存在的问题,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我们中国甚至是世界的农业发展寻求一些新道路,做出一点薄弱的贡献。
于教学,她是传道授业的良师
《礼记学记》有云:“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她既是实验室里手拿烧杯的科研人,也是三尺讲台上的教育者。
“现在提倡科研反哺教学,科研是源,教学是流,做科研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二者密不可分。”对刘林娅来说,投身于科研工作部分原因是及时了解自身所处学科的前沿,促进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只有切身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才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科理论知识。
刘林娅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科研成果,她把这样的方式称为反馈。在课堂上,她常用科学实验给同学们解释一些专业知识的原理,通过科研方面的例子将科学知识细分讲解,以便于学生理解。“我觉得教育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科学研究精神,这也是我们把科研带入教学的原因。”刘林娅说。
提到刘林娅,令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级学生刘欢艳印象深刻的事是关于刘林娅指导学生做实验,她说:“刘老师指导我们做实验时非常细心,实验前她会反复强调实验安全问题,如使用仪器时的注意事项等。刘老师也会在课间跟我们分享她的科研经历,以此激励我们积极上进。”
我校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赵艳妹说:“刘老师是一位严谨的人,她会给我们做规范的实验示范,并且会根据我们的实验提出贴合实际的方法。在我做‘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的实验时遇到大分子不能顺利跑出的问题,刘老师根据该问题拟了一个方案给我,让我根据方案具体实施、细化,在她的指导下,我的实验得以顺利完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的是知识、授的是经验、解的是疑惑。除了做科研和教学以外,刘林娅也会作为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及学科竞赛。
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面对毫无经验和专业知识储备的学生,刘林娅格外细致耐心。从项目课题的确定,到项目申报书的撰写、修改和最终定稿,再到最后的汇演PPT的制作和反复修改,刘林娅以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在每一个环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备赛过程中,刘林娅会定期开组会,和学生一起反思总结近期的实验成果及不足,规划下一步工作内容,使学生深入理解项目内容,把握项目进展。
据刘林娅回忆,2020年的贵州省生命科学竞赛在我校主办,当时,她指导的团队进入省赛,答辩需要用PPT演示,但学生所做PPT在细节上存在一些不规范。作为指导老师,刘林娅与学生反复修改答辩PPT,为了保证答辩效果,又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汇报演练。刘林娅说:“有的学生在台下表现得很好,但是到台上就会因为紧张而出现表达不清晰的情况,为了保证路演不出错,就要我们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指导演练。”
于生活,她是贴心陪伴的益友
刘林娅和她的先生都很爱运动,尤爱打羽毛球。她刚入职就加入了羽毛球校队,平时除了跟学院的老师一起打球,也经常和自己的学生一起打球。刘林娅面带笑意地说:“学生们很可爱,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再次变得年轻有活力了,也通过打羽毛球这项小小的运动使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
在刘林娅的学生看来,课堂之外的刘林娅是一个十分贴心的知心大姐姐,或是时刻温暖孩子的“妈妈”。
温柔、贴心、平易近人是刘林娅的学生对其最多的评价。刘欢艳说,刘林娅平时会关注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及身体状况,当她察觉到学生有心事时,总会第一时间找其交流谈心,为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次中秋节,很多同学因为学校和家距离较远而没办法回家,只能待在学校里,刘林娅知道后便买了水果和零食,把学生们聚到一起过中秋节。“刘老师会时刻关注我们,天冷的时候会提醒我们加衣,会让我们多吃饭,她很想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在跟我们相处的过程中她更多的是扮演‘妈妈’的角色。”刘欢艳说。
赵艳妹回忆说:“刘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温柔、平和,我们在生活中是亦师亦友的状态。我是北方人,吃不惯米饭,和刘老师一起去食堂时,她会先帮我拿我爱吃的食物。我们的关系不需要刻意维持,在平时相处的细节中两个人自然而然就走近了。”(供稿/王妍 肖艳 编辑校对/王良豪 审核/张瑾 陈挺)
刘林娅